《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1-06-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执 笔 人:闫长丽 编写日期 20209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A109002B

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课程层次:公共必修课

4. 学时/学分:32/2

5.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所有专业

6. 开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课程理念

1.课程所属学科

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本课程的下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材内容有一些交叉之处,其实两门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的不同。《纲要》课是要用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侧重于理论产生历史背景,在教学中不要详尽地去阐述理论体系本身;《概论》课则是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产生的重要指导作用,侧重于理论体系本身,在教学中不必对理论背景的史实的面面俱到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面向大一本科生开设,教材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内容重合,学生对内容基本熟悉,学生学习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够;但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比较迷茫困惑。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

中宣部和教育部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按照这样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上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了解,四个选择”。

本课程的教材体系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有一个综述,综述之后各设若干章节,时间跨度长达170多年,在36个学时内按照时间、空间顺序,面面俱到,全面介绍,完全不可能,而且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内容重合,又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复交叉较多。为此,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以教材的章为基础,结合各章的重点难点问题,采用专题形式讲授,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并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和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可以设置十一个专题:回忆与思考、列强的暴行——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危害、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帝制的覆灭——辛亥革命、碰撞中的升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两种前途的选择——人民共和国的缔造、金光大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和走进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国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 通过教学,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课时安排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学时)

本章主要对比讲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予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了解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掌握


难点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了解



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掌握

重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掌握


难点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了解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对主要矛盾

理解


难点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理解

重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分析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课时分配:4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掌握

重点


政治控制

理解

重点

难点

经济掠夺

理解

重点


文化渗透

掌握

重点


2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理解

重点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理解

重点


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掌握

重点


民族意识的觉醒

掌握


难点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

本章主要讨论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包括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倡导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维新,分析近代各阶级探索失败的原因。

课时分配:6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掌握

重点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掌握


难点

2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理解

重点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理解


难点

3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

掌握

重点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掌握

重点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掌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分析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掌握

重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理解

重点

难点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理解

重点


2

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

封建帝制的覆灭

理解

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理解

重点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掌握

重点

难点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本章主要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代表,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了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了解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了解

 

 

2

三座大山的重压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及其影响

掌握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掌握

 

难点

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了解

 

 

3

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理解

 

难点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理解

重点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学时)

本章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确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理解


难点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掌握

重点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掌握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掌握


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掌握

重点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理解


难点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理解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本章主要讨论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掌握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理论,领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掌握

重点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理解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掌握

重点

难点

2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掌握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掌握


难点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抗日战争

掌握

重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正确认识形成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时分配:3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了解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理解


难点

2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掌握

重点


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掌握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掌握



全民族抗战开始

掌握



3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理解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理解


难点

4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的方针

掌握

重点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掌握

重点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掌握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掌握


难点

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掌握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掌握

重点


5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

理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了解


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掌握


难点


为新中国而奋斗 2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中国所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定胜负的斗争,理解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理解

重点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理解


难点

2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掌握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掌握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



难点

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理解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理解

重点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难点

4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掌握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掌握

重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掌握


重点




下编综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过程及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民国经济

理解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理解


难点

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工业化的认为和发展道路

掌握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掌握

重点


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理解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理解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理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民确立

掌握


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曲折及取得的成就和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果。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理解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理解


难点

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掌握


难点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掌握



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掌握

重点


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理解

重点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理解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理解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掌握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1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进展。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理解



改革开放的起步

掌握

重点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整

理解


难点

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掌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掌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

掌握



难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理解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理解

重点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掌握

重点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掌握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掌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掌握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学时)

本章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及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课时分配:2学时

序号(节)


知识点

要求

重点/难点


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理解

重点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掌握


难点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掌握

重点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理解

重点


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极不平凡的五年

理解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掌握


难点


3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掌握



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掌握


重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掌握


难点

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掌握

重点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课程,既是一门政治课,也是一门史学科。因受到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学习系统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结合当代社会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进行讲授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国史与国情,以培养学生研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引导等启发式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观看视频、撰写观后感以及实践教学等方式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课堂讲授与讨论

课堂讲授采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进行。根据史学课程的特点,将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具有价值的问题纳入到课堂讨论的范围,通过查阅史料、解读文献,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做出判断。

(二)观看视频、撰写观后感

1.每章布置书面练习题。各章作业练习的具体安排参见授课学期的教学日历。按照课程进度完成作业,解答学生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随堂点评。

2.本课程安排学生观看《圆明园》、《大国崛起》《中国1949》《辉煌中国》等视频,并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主要训练载体,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体合作的精神。

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纲要”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北京历史名胜、历史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如参观圆明园、国家博物馆,撰写参观心得体会,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的革命先辈与英雄人物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学生通过研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经典名著作品、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朗诵赏析毛泽东经典文章、诗词,如《反对本本主义》、《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长征》等。另外,根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特点自己创做作品如诗歌、历史剧等,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或进行表演。

五、课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听课、参与课堂讨论、提交课后作业及报告等方式的考核为组成部分,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考试内容、范围与程度以本教学大纲为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学生应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有所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由于本门课程为概论性质,而且学时有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应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后续课程。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此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等。

(二)参考资料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1995.

[8]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1]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2]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3]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

[14] 林华国.《近代历史纵横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 周策纵(美).《五四运动史》.长沙:岳麓书社,2000.

[16]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5.

[17] 李新.《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1987.

[18]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19] 柯文()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0] 费正清() .《伟大的中国革命》.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21]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2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3] 迪克?威尔逊(英).《周恩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4]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